这几天有不少人分享一篇报导,其中引述一位作者的脸书内容,标题大致是说,作者出一本书只赚30元,却要花好几万块钱买书冲刺排行榜,指称这是出版界的内幕。标题确实很耸动,但要说爆出什么惊人内幕,好像也没那么严重。
出书的作者到底要不要花几万块钱,不是以作者价6折购书,而是到一般书店通路用原价或79折价钱买书餽赠亲友兼冲刺排行榜呢?
每位出书的人遇到的情况都不同,会因为他对出书的期待,以及跟他所洽谈合作的出版社作法有差异。以我自己出书的经验为例,2015年到2022年之间,包括繁体中文、简体中文、英文在内,总共出版了345本书,跟8家出版社合作过,这当中还不包括单篇文章被选入年度选书的合集。举出这些纪录不是炫耀,而是以这样的数量,应该可以来分享我的出版经验。
问题一:一本书是不是只赚到30元?
一般出版合约版税大概都是定价的10%,也就是说,如果一本书的定价300元,那么每卖一本书,作者确实只能拿到30元。若定价是250元,那么作者就能拿到25元,定价400元,就能拿到40元。通常首次印刷版税会一次付清,假设首次印刷3,000本,作者在合约载明的期限内会拿到这3,000本的版税,定价300就拿到9万元,定价250就拿到7万5千元,就看书的定价多少,也会预扣税金。首次印刷就算卖不完,这部分的版税也不用退给出版社,这是行之有年的常规。
但出版越来越不好做,有些出版合约会把「定价」修改为「售价」,也就是说,书店要是卖79折,作者可以拿到的版税也就跟着打79折,或者合约载明先支付1,500本版税,剩下的1,500本再依照实际销售情况支付。但最近听到的情报是,因为国内的印刷技术进步神速,现在已经有办法接受少量印制,出版社为了减少库存,未来说不定有首刷500本的合约出现,如果500本还卖不掉,版税就是不再谈了。
跟我合作过的8家出版社,全都是以「定价」计算版税,几乎没有低于10%,也都是首刷一次支付版税,再印则是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。有些出版合约还会有销售超过多少本数之后,版税会从10%往上调整到12%至15%,原因是初期的编辑成本已经摊平,接下来作者会拿到比较多版税。
出版合约原本就是由出版社与作者双方同意之后才签署的文件,很多人急于出书,却不仔细看合约内容,等到出版之后发生纠纷,才无辜推托「合约看不懂」或「根本没看」,这部分作者自己也要负责任。
所以,一本书是不是只赚到30元?这是简单的数学,自己算算看。感觉好像很少,不过要是卖到5,000本,至少拿到15万版税,卖到5万本,至少拿到150万,重点就是,在国内如果卖超过5,000本,几乎就算畅销书了啊!但15万版税可以活多久?如果还要花好几万买书来送人,这样出书是出心酸的吗?
问题二:作者要花好几万买书送人或冲排行榜吗?
我不知道其他作者的作法与想法,我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做,也不想这么做。因为在国内靠书写为生,稿费原本就不高,出书的收入也不多,为了冲排行榜,花好几万去买书送人,那么出书与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
可能我不是个积极的作者,但我总觉得,自己书写的文章,变成书本出版之后,那就是商品,是要去竞争激烈的市场厮杀的。第一次可能因为营销策略,或自己对出版的期许,很急迫想要冲出漂亮的成绩,就好像过去也有买榜的传闻,但传闻仅止于传闻。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不够吸引人,或内容真的很好,但是读者缘不够强,买得了一个礼拜的榜,那要买一整年吗?还是要一直买下去?
一般出版合约会载明作者赠书的册数,每增刷一次,会按照比例再赠书给作者。基于营销需要的公关书,只要开出名单,交给出版社,通常不会算在作者赠书里。
至于出书之后,要不要自掏腰包买书送给亲朋好友,每个人的作法不同。我不太习惯送书,觉得是很害羞的行为,除非很清楚对方有阅读习惯,而且对书的主题有兴趣,否则不会莽撞送书让对方感觉困扰。毕竟阅读喜好是很主观的,如果把书送给不需要的人,或一本书没有被阅读,那就变成装饰品了。譬如好久没见的婶婆叔公,或很久没联络的前同事或同学。
通常我拿到的作者赠书,都是因为之后写作或工作上的内容参考需要,送给编辑或取材对象,最后至少会保留一本书给自己,因此会用6折作者价跟出版社买书的状况,就是手边连一本书都不剩了。如果要我用原价或79折去买书来送人,类似「结缘品」,兼冲刺排行榜,我的数学算不错,这种事情,我无法下手。
问题三:如果卖不到3,000本,出版社就不相往来吗?
这问题其实很难回答,我自己出书的经验是,有些书的主题在选书与编辑阶段,出版社跟国内的书商的反应都非常好,可是销售情况就是不好。据说超过9成的书,除了首次印刷之外,都不会再刷了。也就是说,出版社往往要靠一本书的畅销,来养其他9本卖不出去的书。
重点是,要找到愿意跟你一起思考写作方向、一起成长的编辑,好的编辑会协助作者调整,激发作者的文字力,还会找到适合作者性格的营销方式,这都需要时间磨合跟市场反应的摸索,作者自己既要坚持也要懂得调整。譬如像我这种消极打书的作者,遇到互相理解的编辑团队,他们甚至也不会帮我排通告,我原本以为书本出版之后,会活出自己的命格,但其实背后有许多出版社编辑跟营销非常细腻的心思与作为。曾经有编辑跟我说,「作者只要用心写作就好,卖书的事情就交给出版社」也是有这样让人感动的出版社编辑啊!
经过我出版的一些书当中,当然也有销售不到3,000本的惨烈状况,但是长期合作的总编辑说,你怎么知道,说不定未来哪一天,这本书突然就大红了啊!
不过,比起出版社不再帮作者出书,作者没办法继续书写下去,持续交出作品出版,恐怕比例更高吧!毕竟没有正职,要靠出书过活,相当大的机率会饿死。
问题四:你所期待的出版到底算什么?
对于写作的人来说,出书确实是个指标,作家的头衔也是个甜蜜的勋章。不过出版说到底就是种商业行为,若你问出版社,想做畅销书,还是想做会得奖的好书,他们的回答通常是,都想要。
至于出书的作者,你所想象的出版,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目标呢?如果想藉由一本书的出版,达到演讲邀约、电视通告、活动或广告代言,最后转型为名嘴或进入演艺圈,那么,出书也许是个管道,出版品会变成作者转型的重要名片与入场券,如果是这样的人生计划,那么,花钱买书送人,当成自我介绍或履历书,确实是可以努力的投资。而出版社也很乐意跟这样的作者合作,譬如宗教团体、企业培训机构课程讲师,至少出书之后,有信徒跟学员的销售基本盘。再强调一次,出版是商业行为,只要看过编辑制作报表或在会议被检讨销售数字的痛苦,就知道出版社多么希望遇到这些会自己下订单的出书作者啊!
但如果你没有上述的人生计划,纯粹是因为喜欢文学,喜欢书写,那真的不要冲动到花好几万去买书送人或冲排行榜,因为,真心喜欢阅读你文章的人,会自己花钱买书,至于那些不阅读的人,拿到书的时候,也只是跟你说「恭喜喔」「好厉害喔」「大作家喔」,然后,就没了。